校园文化

+

名师风采

吴章文

一位优秀女教师的幸福

——访旅游管理学科顾问、全国优秀教师吴章文教授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感到无上光荣与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这是我校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旅游管理学科顾问吴章文对于教师职业的诠释。

教师节这天,我们专程采访了她。一走进办公室,就发现窗台上、茶几上摆放着一束束鲜花,吴教授满脸笑容地说:“都是学生送的”。在近三个小时的采访中,不断有学生打电话给她送来祝福。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幸福感,始终在这位拥有了30年教龄的老教授心头荡漾。

为了出去“看口岸”,她与“林”结下一生的情缘

刚一落座,记者就被办公桌上压放的一张宽幅风景照所吸引,吴章文教授自豪地介绍:“这就是我的家乡——慈利江垭镇九溪村。”这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一栋栋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湛蓝的溇水玉带似的飘荡在村庄周围。正是得益于这一方富有灵气的水土的滋养,她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的热爱。1959年高中毕业时,一心想出去“看口岸”、见世面的吴章文,被北京林学院招生广告中“培养工程师的摇篮”、“让大地披绿装,让黄河流碧水”的宣传口号深深打动。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被该校“林业”专业录取。在大学期间,吴章文曾有两次机会转到其它专业就读,但那个令她魂牵梦绕的“看口岸”的夙愿,一直指引着她在林学的道路上执着前行。回首往事,吴教授说:“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这么多年学林下来,我一直学得很努力,也很开心!”

1963年底,这个在同学眼中整天穿着个黑大褂、勤奋刻苦的“小湖南”,以专业课几乎全部满分的成绩顺利毕业,并分配到中南林业勘查设计院工作。在随后的两年多里,吴章文先后参与了对炎陵县和神龙架等的林区总体规划。“我现在做旅游规划、林区规划很顺手,就得益于当年的实践积累。”

1966年5月,吴章文调回湖南慈利油桐研究站,与我校森林旅游专业的另一位创始人吴楚材教授开始了“二吴”联手搞科研的历程。

都说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吴章文回忆:“我当年回湖南时,还在途中,‘文革’就开始了。”作为新调来的大学生,她不需要参加前期的革命工作,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基层开展油桐研究。泸溪葡萄桐本是吴楚材等人在湖南泸溪县境内发现的一个优良农家油桐品种。早在1963年,吴楚材教授就开始着手对它进行研究。当出身不好的他在“文革”中受到冲击时,作为妻子的吴章文顺理成章地承担起了这个任务。就这样,泸溪葡萄桐研究得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继续展开。吴章文也就从那时起开始转向从事经济林研究。经过长达20多年的攻关,1985年,该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初上讲台,每堂课她都试讲三次以上

1978年,听说正在怀化溆浦办学的湖南林学院需要老师,梦想当教师的吴章文主动写信毛遂自荐,从而进入我校气象教研室,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教员。时至今日,吴教授已经在中南林的讲台上站了整整三十年。她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可:学校的“优秀教师一等奖”、“株洲市优秀教师奖”、“湖南省优秀女教职工”等荣誉接踵而至。今年她更被评为了“全国优秀教师”,这无疑是对一个教师的最高褒奖。但又有几个人知道她初上讲台时的那份忐忑,以及她为了站好讲台所付出的艰辛呢?

初为人师,讲授的又是自己不太精通的气象学,吴章文深感自身的不足。“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我自己心里都不亮堂,如何去照亮别人?”她总有些诚惶诚恐。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自己“打满一桶水”!

从第一年带学生实习起,吴章文就格外投入。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之后,她主动向学校申请前往北京林学院和农业大学进修。“同时在两个学校进修,一定很辛苦吧?”记者问。“确实过得非常艰难,那一年我真是铆足了劲,拼命地汲取!”白天到不同的专业去听不同的老师讲课,以博采众家之长;晚上就泡在资料室里潜心阅读。那年暑假,吴章文沉浸在北京图书馆里,将气象学方面所有的著作和论文都研读了个遍。不知不觉中,用来做读书笔记的卡片竟装了满满两个抽屉!

从北京进修归来,吴章文开始给77级经济林专业的同学上课。“那时很紧张!每堂课我都先试讲三次以上!”“从我们住的地方去试讲的教室大概要走两三里的山路。每次都是老吴陪我去,给我当听众。”“一般都要讲到十一点多钟。回来时,周围的老师基本上都已经睡觉了。”吴教授在讲述这些时,显得很平静,但个中的艰辛也许永远只有她自己才能体味。

付出终有回报。吴章文第一轮上课就得到了师生的认可——“一炮打响”。一次,时任副院长周晓烈与教务部门的同志在教学楼听课时,无意中走入了吴老师的课堂。当天中午,周院长就将她请到自己家中,对她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勉励她继续努力,“你一定能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对于周院长当年的鼓励,吴教授至今铭记在心,这也成为了她此后在教学工作中刻苦钻研的无形动力。

“做老师一定要不断地自我总结。”这是吴教授的经验之谈。在她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工工整整地记录着她授课和指导毕业论文的情况。“1993年以前,每上一堂课后我都会作一个小结,分析成功与不足。那时候基本上每两个学期就要写这么厚一本。”1993年以后,她也一直坚持记录梗概。

作为老教授,吴章文还有一点特别令人感动:她至今仍然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她说:“我特别喜欢给他们上课!一走进教室,看到那么多双专注的眼睛看着你,我就感到很兴奋、很快乐,越讲越来神!”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她已经练就了一身真功夫,的确是真正找到当老师的乐趣了。

她是学生眼中“恩威并施、宽严相济”的“吴妈”

吴章文执教三十年,教过的班级达65个,开设的课程有19门,指导本科毕业生146名、硕士研究生84名、博士研究生8名。一走到位于学校二教楼三楼的森林旅游中心,我们就可以看到墙壁上挂满了往届优秀毕业生的介绍,让人不禁感叹“真是桃李满天下!”而这些全都是吴章文和吴楚材教授的学生。

在采访的过程中,一位从深圳赶回来办理毕业手续的硕士研究生陈男感慨:“吴老师要求很严格!”“要做她的学生可不那么容易!”可不是吗?吴教授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对她的学生也期望甚高。她要求她的研究生“肚子里有货、嘴上能说、手上能做”,还规定他们必须每天到森林旅游研究中心坐班,或阅读文献、或做规划设计、或讨论交流,以确保每个人每天都有所收获。而她自己也率先垂范,只要没有外出,学生们总能一大早就在办公室里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通过严格的训练,吴教授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毕业生。2003届研究生方躬勇参加工作短短几个月后就当上了系里的副主任;2005年毕业的硕士蔡碧凡在浙江林学院只要博士的情况下,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被破格录用,工作不到两年就出版了专著;还有孟明浩、顾晓燕也是刚毕业没多久就当上了教研室主任……谈起自己的得意门生,吴教授如数家珍,满脸的骄傲:“我希望我的学生出去以后都能胜人一筹!”

“有很多学生在校时都怕我,毕业了又念我。”吴教授说。对于这一点记者颇有感触。今年暑假,学校组织了一批学生志愿者赴全国各地寻访校友,在翻看他们采写的人物专访时记者发现,几乎所有林学、园林专业的校友在回忆母校的恩师时都提到了吴章文老师!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光靠严格要求恐怕还不够。

“对待学生应该要‘恩威并施、宽严相济’。”这是吴教授育人的心得。“作为老师,不严就没有威性,不关心学生也无法得到他们的爱戴。”

2006级硕士研究生周畅书正是怀着对吴教授的仰慕才跨专业报考生态旅游的。她说,吴教授对学生真是关爱有加,逢年过节,她经常亲自下厨,给学生家的温暖。平时谁遇到困难,她总是慷慨相助。在实习过程中,她坚持与比她年龄小三四十岁的学生一道爬泰山、登峨嵋、探武夷,边走边讲,总是那么耐心细致。吴教授的言行深深的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她“吴妈”!“优秀学生工作奖”、“教书育人奖”、“优秀班主任”等奖项下也一次又一次写上了她的名字。

“1993年,我去惠州出差,77级学生谢诚为了见我一面,在招待所里等了五六个小时!他当时都已经当上处长了,我真的很感动!”“还有92级园林班的团支书叶丽燕,生了小孩儿第二天就将宝宝的照片发到我的手机上,还让我帮她取名字……”说起她疼爱的学生,吴教授脸上写满了幸福。

敢为人先、艰苦创业,为森林旅游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旅游学院,吴楚材、吴章文两夫妇比翼齐飞,携手为我校森林旅游学科的发展艰苦创业的事迹可谓是人尽皆知。他们是我校森林旅游学科公认的创始人,为学校创造了四个全国第一:1987年招收中国第一批森林旅游硕士研究生、1992年创办第一个森林旅游研究中心、1993年创办第一个森林旅游专业并成立第一个森林旅游系。“其实还有两个第一:我们出版了全国第一本森林旅游专著《张家界森林公园研究》、与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培养了全国第一个生态旅游的博士。”吴章文补充到。

早在1982年新中国建立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时,吴教授就敏锐地觉察到森林旅游的广阔前景,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研究。近30年来,她共主持研究课题19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2个,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项目1个,参与科研项目35个,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中国林科院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各级科研奖励25项。她还先后主持完成生产项目15项,作为副主持、与吴楚材教授等人合作完成生产项目48项。其中,湖南东台山、广州流溪河等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成为了我国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范本和模板;广西贺县、重庆大足区域旅游规划丰富了我国区域旅游规划的手段和方法;惠州市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神农架林区生态旅游规划开创了我国区域生态旅游规划的先河……“现在学术界讲起生态旅游的时候,都称我们中南林是‘老大’!”吴教授自豪地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1993年,学校率先在全国成立森林旅游系时,已经50多岁的吴章文毅然承担了森林旅游教研室主任的重任。“当时除了《旅游地理》外,其它课程全都没有教材。”专业创办初期条件之艰苦、资源之匮乏由此可见一斑。吴教授四处奔走、全力以赴,参与和组织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争取教学资源、组织教学实施,为学校森林旅游教育和后续的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担任教研室主任期间,为加强学科梯队的培养,吴章文提出了“三三三制”的管理模式,即要求每一门课都至少有三个人会讲;每个人都至少会讲三门课;每个人都能承担教学、科研、生产三方面的任务。在她的带领下,森林旅游教研室多次学校被评为“优秀教研室”,先后有15人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2005年,旅游管理专业被批准为国管专业。

作为旅游管理学科的顾问,对于自己亲手创办起来的学科,吴章文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刻的见解。她认为,我校的旅游管理学科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意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校在生态旅游方面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整合利用校内现有的资源,对师资引进严格把关,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引导和鞭策。吴教授欣慰地说,我校旅游管理学科拥有一支年轻向上、充满希望的人才梯队。以钟永德、罗明春为代表的第二梯队发挥了很好的“带头羊”作用,而由张西林等组成的第三梯队也大有发展潜力。因此,对这个学科未来的发展,她“很有信心!”

如今已经67岁的吴章文仍然在为学科的发展忙碌着。除了带领学生继续从事旅游地的生态环境研究、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理念和基础研究外,她还正在着手编写教材:《森林旅游学》和《森林规划》。“离退休的时间不远了,也该好好总结一下了。我希望为学校留下两本像样的著作。”这是一个为学校奉献了一辈子的老教师的朴素愿望。

浓浓的夜色中,我们结束了采访。吴教授在学生的陪伴下大步流星地朝校外走去,那里有一大群学生正等着为她庆祝节日。这一刻,记者再次感受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幸福!

             (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报》2007年9月25日第314期,作者:邹敏